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篇
财政金融   862篇
工业经济   154篇
计划管理   622篇
经济学   1384篇
综合类   336篇
运输经济   28篇
旅游经济   13篇
贸易经济   479篇
农业经济   80篇
经济概况   80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35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simple dynamic model to examine the breakout from a Malthusian economy to a modern growth regime. It identifies several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fastest rate at which the population can grow without engendering declining living standards. We then apply the framework to Britain and find a dramatic increase in sustainable population growth at the time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ell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levels of income growth. The main contributions to the British breakout were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s and structural change away from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hile coal, capital, and trade played a minor role. In addition to solidifying the link betwee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rising living standards, this research reconciles the gradualist and limited Crafts–Harley view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ith a dramatic and rapid change in Britain’s macroeconomic character.  相似文献   
82.
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日益深远,但其影响机制也更加复杂。通过微观、宏观双视角定性论述,借助GMM模型对中国283个城市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定量测度,探讨了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信息化与制造业升级存在倒U型关系,当信息化程度未跨过风险拐点时,其对制造业升级会产生促进作用;信息化程度跨过风险拐点后,信息化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信息化并不总是促进制造业升级,信息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各地区需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业化水平来发展信息化。  相似文献   
83.
经济新常态下,创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业过程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及正外部性需要政府给予积极支持。基于2007-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除西藏外)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地区财政支出和创业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对创业活动数量及创业活动质量具有滞后的积极作用;财政支出规模的滞后效应源于财政支出结构的滞后效应,不同财政支出结构对创业活动质量影响的差异较大;同时,创新是提升创业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应积极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地区财政创业扶持资金应该从规模和结构上进行调整,重点优化有利于创新的支出结构,为创业提供良好的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84.
从生产过程和价值创造来看,数据具备了传统生产要素所具备的功能,但又具有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的新特征。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对于数字产业化的高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具有关键作用。数据要素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需要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进程相适应;另一方面,数据要素的形成过程本身又是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的一个深度技术融合过程。因而,多样化和异质性的数据要素,其实质乃是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专用性技术融合的结果,其间的融合机制表现为深化、促进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85.
以技术创新阶段细分为研究基点,利用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实证检验技术研发阶段和创新市场化阶段不同金融发展模式下金融结构对创新产出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在创新增量方面,银行体系发展对创新产出的正向激励效应显著优于股票市场发展,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对创新产出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在创新增效方面,股票市场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的正向激励效应尤为显著,银行体系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产生抑制效应,造成较大程度的技术效率损失。结果表明,技术创新量高多产、提质增效依赖于金融结构持续优化和金融发展模式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6.
增长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福利和一个国家的地位。文章运用广义价值论研究经济增长问题,以分工为切入点,把分工产生的新增利益和该利益的公平分配统一起来,论述了递增性假设之外另一条增长的可能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基于比较优势的分工交换可以持续地产生比较利益即超过自给自足收益的净收益,这一收益不依赖于技术的递增或递减变化,具有普遍持久稳定性;(2)由分工交换产生的净收益构成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既促进了生产规模和分工范围的扩大,又支持了研发和技术进步;(3)劳动生产力任何提高的效应都通过分工交换产生的比较利益加以放大,在一个分工交换系统中,行为主体提高比较优势产品和比较劣势产品的生产力分别具有正的和负的外部性;(4)基于广义价值论的内生经济增长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一个好的制度是能够保证在交易中各方的比较利益率相等,掠夺性制度不仅直接损害经济增长,也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87.
余索 《特区经济》2014,(1):96-98
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开发建设产业园、经贸区,为中资企业境外投资拱建良好的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需求。浙江前江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7年开始在越南投资兴建了龙江工业园。经过几年发展,龙江工业园于2011年成功被中国商务部核准成为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资企业投资越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园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加强中国-越南两国的经贸关系做出了贡献。本文以龙江工园的开发实践为基础,提出了在境外进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经验及体会。  相似文献   
88.
This paper sheds light on the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of China's reforms in upgrading industrial capabilities, liberalizing capital account, internationalizing the renminbi, and transition to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Drawing on two-country New Keynesian model of endogenous entry and portfolio adjustment, we find that China's industrial upgrading that peddles on yuan appreciation lifts all boats through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 irrespective of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degree of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exchange rate reform. Feasibility of appreciation-driven upgrading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however, when renminbi reform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go in parallel. We also show that international spillovers disappear once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liberalized capital account and flexible renminbi exchange rates.  相似文献   
89.
杨曦宇 《特区经济》2014,(11):225-227
分析了产业升级与技术技能升级关系,产业升级进程中企业一线员工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如何促进职业技术技能的学习提升。  相似文献   
90.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revolutions has, undoubtedly, been substantial on practically all aspects of our society, life, firms and employment. Will the forthcoming AI revolution produce similar, far-reaching effects? By examining analogous inventions of the industrial, digital and AI revolutions, this article claims that the latter is on target and that it would bring extensive changes that will also affect all aspects of our society and life. In addition, its impact on firms and employment will be considerable, resulting in richly interconnected organizations with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exploitation of “big” data and intensified, global competition among firms. People will be capable of buying goods and obtaining services from anywhere in the world using the Internet, and exploiting the unlimited, additional benefits that will open through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AI invent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ignifica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will continue to accrue to those utilizing the Internet widely and willing to take entrepreneurial risks in order to turn innovative products/services into worldwide commercial success stories. The greatest challenge facing societies and firms would be utilizing the benefits of availing AI technologies, providing vast opportunities for both new products/services and immense productivity improvements while avoiding the dangers and disadvantages in terms of increased unemployment and greater wealth inequal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